長期揹罵名 亂源在法規 直銷產業群起怒吼要求修法

出自 直銷智庫
於 2020年8月26日 (三) 05:33 由 Admin (對話 | 貢獻) 所做的修訂 (新頁面: == 直銷無限好 只是沒地位 == 從1978年台家公司算起,台灣直銷發展至今已經超過42年。所謂四十而不惑,然而,發展超過四十年的直銷產業...)

(差異) ←上個修訂 | 最新修訂 (差異) | 下個修訂→ (差異)
前往: 導覽搜尋

直銷無限好 只是沒地位

從1978年台家公司算起,台灣直銷發展至今已經超過42年。所謂四十而不惑,然而,發展超過四十年的直銷產業,卻仍讓三百多萬直銷商充滿疑惑。

2019年,台灣直銷產業產值高達935億。然而,做為一個逼近千億產值的龐大產業,直銷公司與直銷商卻仍然找不到自信、得不到尊嚴。

直銷對社會充滿各方面的卓著貢獻,例如可以減少失業率、減少社會問題、降低貧富差距、避免健康保險浪費等等,種種價值,應廣受社會支肯定與鼓勵。然而,事實上卻是,直銷在對社會做出種種貢獻的同時,卻擺脫不了被汙名化被歧視的宿命。

直銷發展四十年,卻一直無法在社會上抬頭挺胸。

於是乎,直銷不僅背負老鼠會罵名;每逢選舉,候選人往往用直銷二字來攻擊對手。每當有一家直銷業者出事,則全體直銷界都要在媒體上被連坐批判一回。

造成這種荒謬結果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主管機關的不重視、媒體的誤解、社會大眾的排斥。而這種種現象,歸根結柢,最根本的原因乃在於法規的不完善。

黑貓白貓 都是壞貓?

官方不僅不肯告訴民眾什麼是可以選擇的好貓,反而用「報備不等於合法」強調所有公司都有非法的嫌疑。擺明的就是警告社會大眾,最好不要做直銷,否則,出事自行負責。官方的歧視性管理態度,實為導致媒體、檢調、社會大眾長期的偏見與敵意的主因。

然而,公平會對直銷的歧視性態度,也有其無奈的法規背景。包括報備制的法源,限縮了公平會的權力,致使公平會在報備的精神下,無法從源頭管理,而必需門戶大開,迎接所有合法,偽裝合法甚至擺明非法的業者。又如,公平會管理直銷的預算一年僅有273萬元,以273萬元經費管理一個369萬直銷人口,935億產值的直銷產業,其結果就是掛一漏萬、破綻百出,最終導致了社會上全面性的成見、敵意,以及長達四十年而無法扭轉的老鼠會宿命。

因此,除了少數想要渾水摸魚的劣質值銷及吸金非法份子外,絕大多數直銷業者都渴望能夠修改法令,將開大門的報備制改為有門檻的許可制,給與主管單位權力,在源頭上拒絕假直銷業者劣質業者、吸金非法份子,始能正本清源,使傳銷產業可以在一個良性健康的環境中,貢獻價值,贏得尊重與在社會上合理地位。